社交距離為何重要?

近日巿民的話題,除了那裡可購得口罩、各國疫情數字、隔離令等,最常聽到的相信就是各國政府呼籲市民保持「社交距離(social distancing) 」,甚至犧牲國家經濟,下令餐廳不得堂食, 非必要商店不得營業, 甚至停止公共交通運輸, 意圖停止社會上一切非必要的人與人接觸。

即使是先進的國家或城市,在同一時間裡,醫療資源都是有限。要保持有效的日常運作,醫院都需要控制出入院數字平衡,保持一定的流動性。當大型疫症爆發,大量病人需要住院及隔離,同時,他們的住院時間相對較長,如果未能及時截斷傳播鍊以減慢疫情擴散,醫療服務將很快超出負荷,甚至令醫療系統崩潰。

究竟社交距離在抗疫中能夠發揮什麼功能?

當有大型疫症爆發時,實踐社交距離能把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減少,其好處包括:

  1. 減低隱形帶病毒者與未感染者的接觸,能有效減慢、阻止甚或截斷傳播鍊,減慢疫情擴散速度;
  2. 避免大量病人同一時間湧進醫療機構,癱瘓醫療服務;
  3. 延長傳染病傳播的時間,可使醫療機構更好地控制患者數量,以提供更適切的治療,減低死亡率;
  4. 同時間減少社交活動,亦有助更快更準確識別緊密接觸者,並加以檢測和隔離;
  5. 可以為疫苗研發及治療方法的研究爭取更多時間。

舉個例子,一名未被確診的帶病毒者從乘搭公共交通、工作接觸同事客戶、外出用膳及社交活動(如觀看球賽、表演和參加酒會等),每天就有機會把病毒傳給一定數量的接觸者,直至他出現病徵、求診、 確診及接受隔離。根據資料顯示,2019冠狀病毒病的潛伏期可長達14天,日復日的傳播造成大量市民受到感染,而隱形帶病毒者又會複製以上傳染鏈,造成高速隱形傳播的惡性循環。再者,由於牽涉人物眾多,在篩查緊密接觸者時,必定困難重重。因此,保持社交距離是抗疫的不二法門。

醫善同行呼籲市民停止所有社交聚會。 攜手抗疫,與健康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