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新年將至,不少人希望美白牙齒,望以一口皓齒迎接佳節。然而,每個人的牙齒潔白程度天生各有不同,後天的飲食習慣及牙齒護理等因素,亦會影響牙齒顏色。以下談談漂牙的原理及宜忌,同時建議有意漂牙人士宜事前檢查牙齒狀況,觀察是否適合進行漂牙。
撰文:醫善同行醫學顧問、牙科醫生黃凌旻
漂牙(Dental Bleaching)的原理是利用漂白劑釋放自由基(Free Radicals),將導致牙齒變色的色素分子氧化,達至美白效果。牙齒變色的成因,包括外在色素沉澱(例如咖啡漬、茶漬、紅酒漬及煙漬等等)、蛀牙、補牙物料變色、琺瑯質磨損或受酸素侵蝕變得薄弱、以及藥物影響(例如四環素)等等。
常見的漂牙方法包括使用家用漂牙劑,以及藍光漂牙。漂牙效果一般可維持約半年至九個月,視乎病人本身牙齒顏色、狀況,以及飲食習慣等等。
兩種常見的漂牙劑化學成份,分別是過氧化碳醯二胺 (Carbamide Peroxide),及過氧化氫(Hydrogen Peroxide)。先講講Carbamide Peroxide,此漂牙劑需要時間分解,慢慢釋放自由基,需要較長時間方能達到美白效果。市面上家用漂牙劑大多以此為主要成份,一般含有10%至15%,屬於較低濃度。而經醫生處方的家用漂牙劑,濃度會稍高,一般為22%至35%。每次使用家用漂牙劑的時間由30分鐘至六小時不等,療程一般需要一至兩星期才見效。
需要特別留意的是,雖然家用漂牙劑濃度較溫和,但若使用不當,容易引致牙肉收縮和牙齒敏感。因為當漂牙劑直接接觸到牙肉時,就會產生化學作用,有機會灼傷牙肉,引致牙肉收縮。所以經牙醫處方的家用漂牙劑,一般會附帶一個為病人度身訂造的家用漂牙牙膠,避免過多的漂白劑流到牙肉表面,保護牙肉。
至於Hydrogen Peroxide ,大多由牙醫使用,用於藍光漂牙療程。此漂白劑可於短時間內釋放自由基,濃度一般較高。鑑於自由基容易揮發,療程期間需重複塗於牙齒表面。牙醫亦會利用藍光輔助,刺激自由基釋放。每次療程約為一小時,較家用漂牙劑更快見效。
高濃度漂牙屬於醫療程序,無論使用漂牙劑或藍光都必須由註冊牙醫進行。建議病人漂牙前先諮詢牙醫,了解自己的牙齒狀況。牙醫會先為病人檢查病人的牙肉情況和牙齒健康。如果有牙周病或蛀牙,必須先處理好相關病況,否則漂牙後容易出現後遺症,例如牙肉萎縮,或是牙齒過度敏感等。
再舉例如發現病人牙齒變色,只是因為有色素沉澱於牙齒表面。其實透過洗牙和拋光,已可以令牙齒回復美白及光滑。不過若發現色素分子滲透入病人牙齒內部,就必須進行漂牙。
牙醫亦會讓病人了解自己牙齒的漂牙限制,從而對症下藥,為病人改善牙齒顏色。如果病人曾經以瓷粉補牙,或是安裝了陶瓷牙套,漂牙藥水並不能改變瓷粉和牙套的顏色;如果真牙部份變白了,可能就會與瓷粉或牙套出現色差。又例如病人牙齒曾遭到四環素類藥物染色,亦很難單靠漂牙改善顏色。牙醫會因應實際情況,與病人討論除了漂牙外的其他選擇,例如安裝牙套或貼上牙貼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