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,而發病數字一直上升,由八十年代每年約1600宗新症,升至2016年5437宗;男女發病比例為1.4比1;2016年因大腸癌死亡登記人數為2089人,佔總癌症死亡人數14.7%。

市民以為健康生活模式及良好的飲食習慣,腸癌就不會來襲,但這說法並不完全正確。事實上,醫學界已經證實大腸癌有多種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,包括年齡、男性、家族病史「有一個直系親屬於60歲或以前確診患上大腸癌;或

有多於一個直系親屬確診患上大腸癌(不論確診時的歲數)」、家族遺傳性大腸腺瘜肉病、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、結腸瘜肉和潰瘍性結腸炎。以家族遺傳性腺瘜肉病為例,患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到50歲時有95%的機會罹患大腸癌。

事實上,減低可預知的風險因素,如改變飲食習慣、恆常運動、保持體重和避免煙酒等,對減低有上述不可改變風險因素的高危人士患上腸癌,並沒有幫助。由於此類大腸癌主要來自癌前腺瘤性瘜肉,經過長潛伏期發展,只有盡早接受大腸內窺鏡檢查才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。大腸內窺鏡檢查可透過直接放入內窺鏡,檢查及切除瘜肉,有效地預防癌變;如不幸診斷為早期大腸癌,亦大大提升根治的機會。

專科醫生建議「高風險」人士應及早進行大腸癌篩查和增加篩查的頻率;而「一般風險」人士,即年齡介乎 50歲至75歲 的人士,亦應每5年接受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。